卓大宏:一步步走来的中国康复医学
时间:2015-07-02 09:43:37    点击次数:81130

卓大宏, 中山大学康复医学教授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专家,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,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主任,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,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》主编。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,中国音乐治疗学会 副理事长、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

中国现代康复医学从1982年开始,所以是刚好走过30年道路。

30年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?应该说是1982年、1983年开始。当时有几个标志,卫生部请了美国现代“康复医学之父”的腊斯克博士Howard A .Rusk及其团队来中国讲学,介绍康复医学这个新学科,这是上半年,四,五月份的事情。这是比较系统的,向中国政府、专家等进行介绍。在这一年年底,11月12月,由腊斯克教授的基金会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去美国参观访问,看看美国的康复医学是什么样子。卫生部派了五人的代表团,当时我也参加了,就去了美国六个城市看十个最好的康复中心。大概行程一个多月,还专门给我们办班。

另外,1982年,中国改革开放以后,派出去学习康复医学的人就陆续的回来了。我是其中之一。我是1980年出去,1982年回来。

所以在那时就觉得时机在慢慢成熟了,1982年卫生部做了积极的酝酿,1983年就正式开始。应该说康复医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。最开始是卫生部的引导,接着,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86年成立,对残疾人的康复问题非常重视。原来民政部门也有对孤寡老人、儿童,还有对一些伤残军人等,也有一套康复体系。但过去就比较单纯从福利出发,那么现在我们引进新的康复医学,大家也知道,要走现代康复的模式。所以很快的,三个系统就一起来开展康复。卫生部是抓住医院的、医科院校的系统来开展的。

三十年前后的比较

接下来我想对比一下,三十年前后中国康复医学的情况

我归纳了一下,大概从这几方面来说:

首先从康复医学学科来看

开始时大家都不知道康复医学是怎么回事。很多领导、医院院长、医生、群众都不知道。虽然在1982、1983年引进,但是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,虽然是引进了,但是学科还没有立起来。当时大量的还是理疗,疗养,正式的康复医学科很少。另外康复医学专科,也不成形,当时比较普遍的是康复科有门诊,没病房,但是康复科是个临床科,应该既有门诊又有病房。还有就是虽有科室但没有正式名称。当时有些科室看到大家都转作康复科,也跟着转,做一点康复的工作。但是医院还没有康复医学这个概念或康复医学科的建制,所以说是说搞康复,但是都是临时过渡的什么内科二科,神经二科,骨科二科等,附属在这些科里面,自己立不起来。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,所以很难。这种情况到后来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?一直到1989年,卫生部决定下来,觉得这样不行,综合医院就搞了一个分等分级,来建设康复医学科。规定凡是二甲以上的医院,都要有康复科。这样名字就定下来了。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,应该有康复病床。假如没有,就不能批准你做三级甲等的医院,这成为硬性指标。这个政策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所以三十年后的今天,我们可以看到,现代模式的康复医学科已经普遍建立了,学科的定性、定位也基本解决了。康复医学科是做什么的,什么性质,在卫生系统的机构里面,它的位置是怎样的,就决定了它是一个临床科室,应该有病房。康复的医生都是经过临床训练的,就是毕业以后再念专科培训,跟内外科,妇产科,小儿科,都一样。同时,前几年在医改的方针当中,也提出,要重视预防、治疗、康复三者的结合,把康复与预防、治疗等同起来。汶川地震之后,政府对康复医学就更重视了。

其次,从康复机构来看

三十年前的康复医学机构,卫生部系统正式叫得出来的大概有六个,正式的康复医学机构。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,当时是1982年6月,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正式的康复医学科。到了1983年,卫生部就设立了几个培训基地,我们这里一个,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个,还有就是河北省人民医院,这就是在医疗系统的三个培训基地。疗养院也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,因为当时很多疗养院,但是当时没有转到康复,所以卫生部在82、83年就提出我国应该有三个疗养院作为示范单位,挂两个牌子,既挂疗养院又挂康复中心,一个在广东,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辽宁,所以是这样的六个。

三十年后的现在,我们的康复医疗机构,到2010年,卫生系统的统计数字,有3500所,包括医院里的康复医学科,还包括单独的康复医学中心,康复医院等。而残联康复机构则有2500个。

第三,从康复专业人员来看

专业人员,1983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(到后来改为中国康复医学会)。1984年开第一次学术会议,当时到会的才100人左右,其中还包括管理的,干部官员的,还包括其他科,骨科、神经科等,能做其他的临床的,但是也对康复感兴趣,支持投入康复的,

到2011年,情况完全不同,康复医疗专业队伍大大发展,光是卫生系统,康复专业人员,医师,治疗师加起来,已经有3万人。

最后,从国际影响力来看

从国际影响来说,1982、1983年我们是请人进来,派人出去,向人家学习。我们应该是从零开始。“20年间两次会议的不同感受”,1980年,我是第一批出去研修康复医学。80年11月份,我去美国开全美的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年会,当时一些美国华裔医生,都很高兴,因为终于看到有中国的医生来参加会议,但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是怎样的,我为了参加这次会议,也做了一个演讲准备,讲了中国的传统医学对躯体康复的贡献。

当天下午有一个招待会,我的指导老师就把我介绍给美国的一个专家,说卓医生今天下午作了一个报告。那个美国人很奇怪,因为没有见到中国人参加过这个会议,他说你的报告是什么呢,接着他又说,我以为现代康复医学都是我们美国人做出的贡献,中国能有什么贡献呢?所以这就是1980年的情况。

那么到了1999年,也是20年过去了,也是在华盛顿开会。那么这次就不同了。以前他们当你什么东西都没有的。这次呢,他们也知道中国的康复医学已经干了20年了,有一些发展,特别是社区康复方面,有自己的一些经验,所以大会的主席,特别邀请我跟美国的青年医生去做报告。而且指定一个题目,社区康复——中国的经验。除了美国的青年医生以外,还有美国的专家,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。讲完以后讨论,大家纷纷发表意见,都认为中国的社区康复做得不错。所以20年的变化,有多么的不同。

还有一个例子,1986年第6次国际康复医学会的学术会议,在菲律宾马尼拉开,我们中国的代表团只去了5个人,而最近几年这类会议,我们差不多都去了一百个人,更不用说今年2013在北京,第一次由中国主持ISPRM国际大会。而且我们的一些专家都进入了ISPRM的领导层。我们的中西医结合,社区康复,工伤康复近十年成就等,都具有中国康复医学自己的特色,经验和体会。当然我们的路子还很长,这都需要我们加倍努力。

那现在中国的康复医学到什么阶段呢?我认为已经进入一个现代化康复医学的阶段,也可以说是蓬勃兴起的一个阶段。我们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,提供康复服务的规模等,已经有很大的发展。但在质量和成效方面,还有待提高。

中国康复医学突围之路

中国的康复医学如何发展,我认为有几个条件。

第一个,宽松的政策。

学科的建设和康复医疗市场的发展,需要政府给予宽松的政策,社保,医保的覆盖,应该再加宽。

在康复队伍的建设上,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。我们谈到人力资源的问题,人力资源有很多的瓶颈,其中一个就是政策。比如说我们人力的建设应该走国际化、现代化标准的路子。OT,PT,ST,要分别建立起新的职业种类,分专业加强建设,而且应该建立起新的康复专业系统,有物理治疗师的职业,有作业治疗师的职业,单独成立相关学会。这些都需要政策保障与支持。但是现阶段我国没有分的很清楚,所以我国的治疗师还没有和国际接轨,也就得不到国际的承认。成立全国物理治疗师协会,作业治疗师协会,可以使专业人员进入国际行列,加入国际物理治疗师联盟。现在是只有一个二级单位,在中国康复学会下面有一个康复治疗的专业委员会,然后再有三级的物理治疗学组,作业治疗学组。。如果国内有宽松的政策,这些问题都能解决。

第二个,就是学科的建设,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,不能只顾着技术,应该多花些时间精力和办法,在发展和提高上开拓新的领域、,解决管理的问题。要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。应该利用康复的特点,来搞多元化的管理体制。具体分几个方面,

康复事业(包括康复医疗)既是公益性的,也带有慈善性。

从主管单位来说,可以是政府办的,也可以是民间办的, 社会力量办的。

鼓励和争取国内外的NGO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和资源,来帮助我们推动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,这些都不容我们忽视。

所以不能单靠政府出钱办,应该多元化,多角度的,民间,社会力量,NGO等方方面面,加强合作与交流。

就康复医学中心而言,目前我们既有国内办的,也有境外人士合作办,单独办的,或者是联合来办。看来多元化经营,是一种发展的趋势。

经营多元化,但标准是统一,由我国来制定。你看美国发展那么快,但是标准是由学会来制定并评估。符合标准才给你办,不符合,就需要努力创造条件。所以经营是多元化,但是制度要符合我国的国情。

要相应地重视康复的管理,应该有一些专门的从事公共管理的人才。同时我也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,成立一些康复发展的基金会,来做康复医学调查研究和项目支持。

第三,加强学科领导层的建设。

首先我们的培训,不能仅仅是技术培训,应该是有管理和发展方面的培训,研讨和交流我们的会议很多,论坛也很多,我认为不仅仅是搞技术的会议,应该有一些专门的专题的,研究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、管理的这样的研究会议。

最后,也要通过沟通,对话,理解,加强专业的协作。所以政府、康复市场服务提供者,消费者之间,还有各个系统,经营者之间的沟通对话,我们现在是四大系统搞康复,卫生,残联,民政,人保,形成合力,资源共享。这些都有许多改善的空间。

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。

继续积极宣传康复

三十年来最高兴的一件事情,是康复的普及。现在一说到康复,很多人都知道了。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,不知道康复还能解决那么多问题,有那么多针对性,有那么多技术,可见还要继续宣传。

美国的康复医学这么发达了。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发展,到现在,还在不断地宣传介绍自己学科的性质。在美国,对于康复医学的公关工作,一是学会牵头,二是知名专家的人际关系,例如腊斯克这样的专家,他跟《纽约时报》的关系就一直很好,有很多的联系,经常通过《纽约时报》来宣传推广介绍康复。美国的康复医学界与时俱进,将推陈出新的技术、对社会有什么贡献等等,不断地向大众传播。

九十年代,国际康复医学界对康复医学科的定位取得共识,一是,是功能的学科,康复医生是功能康复的专家;上世纪九十年代,就普遍提出QOL,即生活质量,生活质量是很重要的。我们康复医学科又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。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学科发展,应该也要很重视这个公共的社会关系,要通过媒体和各种手段,把康复医学科的核心价值,贡献,尤其通过实际的例子传播出去。

 


版权所有: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 Copyright @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电话:0510-81885390 0510-83219655 0510-83219650
地址:无锡市钱荣路158号 备案号: 苏ICP备12059189号-1